找到相关内容889篇,用时1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隋唐五代佛教的昌盛与创造

    有无,所表非有非无”,可以说是三论宗的哲学基础。此中所谓教”、能表”,指思想意识、语言文字,或曰”、假”、假名”等;所谓理”、所表”,指不依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,亦体”、...谛,以定体立”,所以真谛是实”,即无生境”;俗谛”由浮伪”所作,境是生灭流动”。这种把二谛”当作二个对立的实体,很容易引导人们抛却世俗世界,去追求另一个无生境界”。吉藏的二谛”论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4555694.html
  • 《中国佛教之批判的研究》简介

    ‘道’,不是恒常不变的‘道’”。可知‘道’的特征之一即是恒常不变。而《老子》在许多地方使用‘常’(或恒)字,而这正是恒常不变”的意味。   无名(不可言)、绝对、无限。至于引文中的,非常”,所谓的‘’是名称、言语、概念。加上无名,天地之始。有名,万物之母”一句;伊藤氏认为所谓的非常”或无名”是对‘’的否定,亦即强调道的不可言、拒绝言语、不重视概念。并且,作为天地万物之始源的...

    吕凯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75855847.html
  • 意根的误解与佛教唯心论批判

    意根的误解与佛教唯心论批判  由于在原始佛教论坛上看到善观法友提出的集”是法集的议题,引起我对此问题的一系列的反应,并与善观、如是法友在论坛上展开了多次讨论。现在我把自己在讨论中展开的各各话题及...”即虚假创造,当然造作者亦是虚设,三界亦必然是如梦幻。注意,这里并不是说妄计(无明)”是(心)法,所以心是创造者的意思。无明是法,但是有为法,是虚妄之法,故其造作亦是虚妄造作,非真实创造了一个有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0556393.html
  •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(3)

    ,其前的翻译,统旧译,并将新旧译不同之点,特别是在事数相方面的,都列举了出来,写成《前后出经异记》。但此段文字经后人抄写中改动过,有许多错误,应以僧叡《大品经序》为准。例如,阴入持”是旧译,...”,罗什则正之以质”;竺法护失之枝节,罗什则纠之以简”。这就是取其所长,补其所短了。罗什的翻译之所以取得这样成就,还在于他对待翻译的严肃认真。例如,关于 一些相的翻译,就曾经费过不少斟酌。  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1656399.html
  • 常与无常——《物不迁论》及相关问题的再探讨

    离一切相,一切分别,寻思路绝,言道断,唯真圣者自内所证,其性本寂,故涅槃。”[9]  此与有余依涅槃”、无余依涅槃”、无住处涅槃”共成涅槃所具四义,而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后三者的根据所在。  ...,无超时空之性质(本体),也不是无关乎时空的抽象本性(”,概念),亦无历时空之特点(自性),——这几种含义是性空之性的内涵,它具体所指,实际上就是当下如此存在的具体的现象之物[12]。倘若以相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43156932.html
  • 《湖隐方圆叟舍利铭》考释

    方圆叟的简单生平,及其人生的特点,和方圆叟圆寂后的舍利出世的情况,最后为他书写了铭文。笔者现将有关《舍利铭》的考释如下:  湖隐方圆叟舍利铭  湖隐方圆叟”,即本文的主人公道济,亦济颠,民间俗称济公。《舍利铭》称道济,曰湖隐,曰方圆叟,皆时人称之。”已经将道济的法名与别名说得很明白了。舍利铭”,指为道济的舍利题写的铭文。  释居简  释居简,即《舍利铭》的作者,宋代著名的佛教高僧居简(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1357228.html
  • 美学主体价值考察

    ”的道之本体。万物也应化”为无”之形”与”,即物质的与精神的存在均从无”的本体所生。而无”是一种最高的价值概念,是人的存在本体。何晏云﹕「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。无也者,开务成物,无往不成者...理会通。经义克明自安始也”[14],对慧远影响极大。鸠摩罗什乃由龟兹迎入的僧,译经三百余卷,宗中观般若之学。本来僧肇评六家七宗”,是回到了印度佛教的原义且以中国化的文采表达了的,但僧肇的影响并没有...

    赵建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1257356.html
  • 不离文字与不立文字——谈言和意

    万物以有名。另一方面基于对语言的局限性的理性洞察又明确宣布:道,可道,非常道;,可,非常。”〔9〕道是无法用言语说出来的,说出来的道已不是那个恒常之道了。因而超出语言的局限,也即超出有名而进入无名,也就是领悟了天地初始的混沌境界,然而领悟了后却无法称说,也就是说由老子说的可道之道、可的有言之界进入了不可道之道、不可的无言之界,故老子又称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”。真正领悟的知者无法...

    徐时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2858338.html
  • 《刘师礼文》及其后代变种

    所说父教汝使六向拜,不以身拜”,这句话,在相应的异译本中,是这样的:  《长阿含经·善生经》:尔时,世尊告善生曰:‘长者子,有此方耳,非为不有。然我贤圣法中,非礼此六方以为恭敬。’”[11]  ...说四天王经》这样说:须弥山上即第二忉利天,天帝因,福德巍巍,典主四天。四天神王,即因四镇王也,各理一方。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,案行天下。伺察帝王臣民龙鬼蜎蜚蚑行蠕动之类,心念口言身行善恶。十四日遣...

    方广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0458378.html
  • 汉译佛经中表疑问的语气词那”

    亲。(《杀狗劝夫》)  若母亲命亡,天那,谁人觑当。(《元杂剧三十种?小张屠焚儿救母》)  那”表感叹与肯定语气,除了上面所讨论的新形式VP那!甚么”以外,还产生了一种新情况,即+那”。那”...之者乖其性,无之者伤其躯,所以释迦掩室于摩竭,净杜口于毗耶!(《高僧傅》卷七)  什兄仗惊曰:此仗乃在此间耶!(《高僧传》卷七)  可见,在以上三个方面那”耶”存在互用现象。那么,互用的情况如何...

    蒋冀骋|龙国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1858379.html